?
33歲的姚再來,是田林縣浪平鎮的貧困戶,他告訴記者:“家里勞動力少,2019年貸款和積蓄投了三萬多,種植了兩個棚,就是為了搏一把,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今勤勞肯干的他已是脫貧致富的典型,今年他從姬松茸種植中可獲得純收入接近4萬元,笑容綻放在他黝黑的臉上。
中國電信定點幫扶的廣西田林縣,是廣西面積最大的縣,也是國定貧困縣。浪平鎮在田林縣的東北部桂西第一高峰岑王老山的山腳下,海拔1100米,全鎮總共有20個行政村,在18個貧困村中,有14個深度貧困村和3極度貧困村。其中有15個行政村是在石漠化地區里面,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29畝,土地資源匱乏。
“九石半水半分土”,姬松茸撐起大石山區農民“致富傘”,蹚出了田林縣浪平鎮石漠化連片大石山區脫貧攻堅的好路子。目前,浪平、塘合、弄壩、弄陽、平山等5個村種植姬松茸產業,種植面積約30萬平方米。姬松茸產業發展帶動浪平鎮1147戶農民增收,其中帶動貧困戶516戶增收。五個村基地涉及整合土地501戶,其中貧困戶134戶,共整合土地514畝,每年增加群眾收入30.84萬元。
2015年進行精準識別時,浪平鎮的貧困發生率為48.34%,各村都處于產業空白、年輕勞動力空白和村集體經濟空白的“三白”狀態。在中國電信集團及其他各方的幫扶下,浪平鎮建起了姬松茸產業基地,到2019年底,全鎮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3.2%。
田林縣浪平鎮黨委書記蔣正波介紹,今年脫貧工作繼續踏步前進,截至8月份,所有行政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其中有50%已經超過了10萬元,有4個村達到了20萬元,1個村超過50萬元。村集體收入較高的,基本是種植姬松茸帶來的。
姬松茸生產棚架有六層,相當于把1畝土地“變成”6畝土地,種植一畝玉米一年的純收入600元,而種植姬松茸可達2至3萬元,發展高效農業使土地增值,是土地資源奇缺的石漠化地區脫貧攻堅的必由之路。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扶貧專干、田林縣委常委,副縣長農國寧告訴記者:“姬松茸項目的成功,也闖過了好幾道難關。”
第一關是項目選擇。
姬松茸種植需要在海拔1000米至1800米的區域,其中1100米至1300米是最佳區域,浪平鎮的海拔1100米,正處于最佳區域。2018年,浪平鎮黨委班子找到中國電信派駐田林的扶貧專干農國寧,最終決定從種植55個大棚開始起步。
第二關是資金來源。
中國電信集團的資金幫扶,為項目啟動送來了“及時雨”。
第三關是土地整合。
花了半年時間才在浪平村和塘合村整合到了53戶人家的土地,把姬松茸產業基本上確定下來。
第四關是發動參與。
先動員村干帶頭帶動貧困戶參與,第一批發展17戶參與種植55個大棚。
第一年種植下來,產鮮菇19.5萬公斤,銷售收入163.8萬元,戶均銷售收入達9.64萬元,戶均純收入達5萬元,參與種植的貧困戶當年全部脫貧,并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1.7萬元。
姬松茸種植項目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帶貧效果明顯,使浪平鎮走出“環境脆弱—生活貧困—掠奪資源—環境惡化-貧困加劇”的怪圈。試點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當地農戶,中國電信也加大扶持力度,種植規模擴大到5個村448個大棚,加上另外一個鄉鎮,種植總規模擴大到555個大棚。該項目不僅創造長期就業崗位450個;而且姬松茸產業的成功,帶動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還大力種植發展獼猴桃、核桃、木耳等高價值農業。
一朵小小菌,為當地繪就扶貧大文章。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當地群眾不僅有產業收益、土地整合租金,還有就近務工收入。如今“桂西屋脊”岑王老山深處,處處可見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后的一張張幸福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