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3121公里的陸地海岸線,演繹著一幕幕“向海圖強”高質量發展的故事。記者經過實地探訪發現,數字賦能是其背后的關鍵驅動力。5G、AI、大數據、衛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落地,為海洋產業的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按下了加速鍵,新質生產力在各類海洋應用場景快速涌現。躍動的浪花折射出數字之光,格外耀眼。
5G上“港”打造“中國創新樣本”
日照港擁有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這里,5G無人集裝箱運輸卡車等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碼頭單機作業平均效率提高了50%、綜合運行成本降低了70%。
作為改革開放后建設的港口,自主創新是刻在日照港骨子里的基因。建設數字中國的道路上,科技創新是中國電信一以貫之的核心戰略。
兩家行業領軍企業攜手,打破了自動化碼頭技術長期由外國壟斷的局面,在黃海之濱演奏著中國式創新的響亮音符。
日照港IT信息化主管工程師倪鉑告訴記者:“自動化碼頭大多通過在地面埋設磁釘來引導集卡實現自動駕駛。雖然定位準、受天氣影響小,但該技術更適合新建的自動化碼頭,建設難度大和成本高,不利于傳統碼頭的數字化升級。”相較于使用磁釘的技術路線,基于“5G+北斗”的自動駕駛技術具有落地成本低、拓展性強、部署靈活的優勢。“5G無人集卡的操作精度也可以達到厘米級,完全滿足港口水平運輸自動化需求。”倪鉑說。
港口無人集卡的運行對通信網絡性能有著極高要求,中國電信“5G+精確技術方案”在這里有了用武之地。
據中國電信日照分公司技術專家孔祥賓介紹,為了盡可能降低車輛行駛中5G信號切換頻次并縮小港口作業區5G信號盲區,中國電信選取了低覆蓋、精準化的5G網絡建設方案,在宏基站與小微基站組成的5G精準專網中,廣泛應用5G RRU(射頻拉遠單元)和定向窄波束天線、靈活合并超級小區等技術,將移動中車輛的網絡切換次數降到最低,提升無人駕駛可靠性。專為港口開發的5G移動邊緣計算平臺(MEC)也被部署到位,“5G+MEC”實現了港區內穩定不間斷的高質量網絡傳輸,在企業業務數據不出園區的基礎上,滿足高清視頻回傳、海量機器類通信等個性化網絡需求。
“日照港是改革開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來推進科技創新,將傳統港口改造升級為現代化港口,不僅貨物吞吐量躋身全國前列,還積累了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經驗,值得肯定。”
在這座獲得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港口,5G賦能、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產力得到了最直觀、最生動的詮釋。
“網絡入海”培育數字應用沃土
進入數字時代,寫好“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命題作文,威海在“網絡入海”方面用了不少筆墨。
根據威海市人民政府相關工作計劃,中國電信充分發揮空天地一體的云網融合能力,以“沿海體驗優、近海信號穩、遠海呼得著”為目標,選取沿海高山站址,采用超遠覆蓋技術方案,使用新型大功率設備,配合先進的龍伯透鏡天線,建成了鐵槎山、成山頭等10余個高速率、大帶寬、廣覆蓋的5G超遠程基站,近海平均覆蓋距離達到60公里以上,最遠覆蓋距離100公里,實現了威海千里海岸線的5G高品質全覆蓋。
據中國電信威海分公司云網部負責人秦高介紹,9月下旬開展的一場針對63個點位、為期3天的5G海上實測中,中國電信5G網絡平均下行速率為72.6Mbps,峰值為279.1Mbps;平均上行速率為14.1Mbps,峰值為35.2Mbps。
5G海域精品網、4G海上精品網、衛星通信網,中國電信在藍海上編織的三張通信網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實現了海空一體的多層次立體化網絡覆蓋,為近遠海的海洋漁業、大型海洋牧場、漁船捕撈、客貨運航線、漁船監管、海上救援等應用場景提供了可靠的網絡“三保險”。
威海市環翠區海洋發展研究中心應急指揮科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漁船數量猛增,傳統的漁業管理手段越來越捉襟見肘。現在漁船都安裝了5G天線、衛星天線、北斗定位、視頻攝像頭,發現違規作業情況,可以一對一監督制止;緊急情況下,可以進行應急廣播通知,或者第一時間開展救援。”據了解,中國電信累計為36艘大馬力漁船完成了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9月休漁期結束后,各項數字應用已經投入使用。
在威海石島港,記者見到了某遠洋貨輪二副董先生,從業多年的他對通信技術變革有著切身體會,他說:“最長的航行大概要在海上漂40多天,生活很單調,娛樂活動寥寥無幾,每個人都很想家。”如今,董先生供職的貨輪已經安裝了中國電信自研衛星通信設備,遠洋通信難題迎刃而解。“有了衛星通信,我們在遠洋也可以和家里人視頻聊天,有些兄弟還做起了遠洋自媒體博主。現在,船員消息已經不閉塞了,能和世界接軌,和新鮮事物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