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綠色發展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2023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建議中提出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步推進節能降碳”。中國電信全面實施“云改數轉”戰略,努力構建云網融合的安全、綠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服務“雙碳”目標,賦能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建設低碳網絡 織就綠色云網
作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者,中國電信積極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新發展理念,建設低碳網絡,在業內率先開展千兆光網升級,打造了廣西、上海等首批千兆省區市,建成全球最大的綠色低碳一二干融合ROADM全光網絡,推動網絡能耗強度持續下降。根據實際網絡統計,與鏈狀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相比,ROADM全光交換網可降低大約50%的能耗和機房空間、節約大約30%的成本。
中國電信還全面推動云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通過與中國聯通4G/5G共建共享,累計節省CAPEX超2700億元,每年節省OPEX超300億元,每年減少碳排放超1000萬噸,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中國電信大數據和AI產品經理王濤介紹,在基站節能方面,依托中國電信的大數據平臺,包括基站的性能配置數據、用戶規模數據等,匯聚全網各個領域的數據并建立基站場景畫像,可以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定制個性化節能手段。該能力當前已經在31個省市實現全面覆蓋,每年能夠節省電量約6億千瓦時,可減少35萬噸碳排放,并為企業節省成本超4億元。
創新技術 數據中心“綠色”升維
中國電信充分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加快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構建智能解決方案。
針對IDC機房的節能,中國電信同樣采用云邊協同的部署模式,依托集團層面的大數據平臺,進行大數據建模分析和AI智能診斷,實施“一房一策”的節能方案,智能高效地實現機房精準節能,目前覆蓋全國1000多個機房,每年可節省電量近70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4萬噸,節省成本超4500萬元。
在綠色數據中心領域,中國電信從布局選址、PUE設計、節能技術應用和綠色運營等方面充分考慮,同時推動蒸發冷卻、新型末端空調、服務器液冷和分布式鋰電等技術應用,打造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如在海南的天翼云創新試點建設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資源進行冷卻,實現低耗能、省資源、省資金投入;依托青海區域資源優勢,中國電信打造了首個零碳數據中心,目前該數據中心獲評AAAA級低碳數據中心(規劃類),并通過數據中心ISO認證。
發揮集聚效應 賦能千行百業綠色發展
中國電信將技術與創新融合,發揮集聚效應,數字化賦能,推動千行百業綠色發展。
在電力行業,中國電信攜手東莞供電局交付落地綠色低碳5G數字電網轉型標桿項目,變電站5G基站共建共享將減少碳排34噸/年/站,利用新能源消納及基建共享減少碳排量10噸/年/站,助力東莞打造數字低碳智能電網。
在水泥行業,中國電信融入5G、AI、云、MEC等ICT技術為海螺集團打造創新標桿工廠,自項目建成以來,減少企業碳排放量近百萬噸。
在光伏行業,中國電信聯合中興通訊,在連云港完成了江蘇全省首個新型綠色光伏示范站的改造和開通,單站年平均發電量預估超3086度,相當于降低約2.9噸,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綠色發展,數字賦能”,中國電信將加快建成綠色低碳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賦能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貢獻行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