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侃如,中國通服人力資源部督導,現任青海省中共久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一職,2024年獲中國電信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
久治,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果洛州東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雖然風景壯麗,但高寒缺氧,無四季之分。每年6月還在下雪,9月又大雪封山,全年冬季時長約8個月,用當地人的話說,這里一年分兩季: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大約在冬季。
缺氧不缺精神 艱苦不怕吃苦
2022年7月,32歲的宮侃如,作為中央單位第五批援青干部中最年輕的一員,踏上了援青的征程,赴青海省久治縣開展援青掛職工作,任中共久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一職。
從接近零海拔的北京來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如何應對氣候條件的急劇變化是第一大挑戰。高海拔缺氧環境長期考驗著身體,對健康的損害也是不可逆的,宮侃如不出意外地出現了頭疼、耳鳴、氣短、憋氣、失眠等高原反應,幾乎每天都要吸氧。
當地人說,在果洛有三個不知道:睡沒睡著不知道、吃沒吃飽不知道、生沒生病不知道。宮侃如坦言在久治最大的身體挑戰就是高原反應帶來的缺氧,他解釋說,“高原反應會帶來長期失眠、新陳代謝慢、免疫力下降、生病頻繁,身體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在每個無眠的夜晚,都是對自己身體和意志的極大考驗。”
肉體無法抵御高反,但是精神可以戰勝高反。雖然高原病的影響如影隨形,但宮侃如從未有過抱怨,但他說:“千里迢迢來這里吃苦不是目的,帶動當地發展才是。如果能讓久治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成為援青干部們精神指引。雖然久治已經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202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萬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如何通過產業帶動致富,如何提升久治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是宮侃如來到久治的首要任務,也成為了他的工作動力。
要讓大家有一技之長 憑本事吃飯
宮侃如在久治縣分管人社、醫保、民政和對口援建項目等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關系到久治縣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可以說,保民生、促就業就是他在任期內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久治作為純牧業縣,受文化差異、地理距離、就業觀念等方面影響,起初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意愿不夠,勞動力存在“走不出去、走出去留不住人”的情況;同時因為經濟基礎薄弱,就業容量小,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長期并存,“就業難”與“招工難”的問題凸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扎扎實實做好就業工作,就是全縣人民最大的福祉。”宮侃如深知這一點,他帶領人社局同志們挨家挨戶地向村民宣講就業政策,點對點連線家庭申領就業創業幫扶補貼,每月定期往返距離縣城150多公里的哇爾依鄉賽池村宣傳政策、鼓勵當地村民們參加技能培訓和招聘活動,順利推動久治156人在中國電信實現穩定轉移就業,帶動全縣勞動力有序流動就業6526人,幫助久治百姓實現從牧場到職場的轉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兩年來,宮侃如大力推動就業技能培訓和穩崗就業的精準對接,特別是今年策劃啟動了青海省首例“培訓+就業”的訂單式就業模式,選派50名當地勞動力到四川郵校培訓,進行系統培訓后考取登高證、電工證等專業技能證書,實現了33名營銷經理和17名裝維工程師持證上崗,這為全青海省就業幫扶打造了新的樣板間。
“就業技能培訓和穩崗就業的有效銜接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宮侃如介紹,“我們就是要堅定地把就業幫扶工作做牢做實做細,在牧區群眾中傳播技能就業的理念,努力為縱深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鄉村振興交融發展,做出我們的央企貢獻。”
三年太短,只爭朝夕
以就業和民生幫扶為抓手,宮侃如逐步推動產業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等全方位幫扶成果在久治縣落地生根。當地需要什么,宮侃如就盡量去協調援建什么。
久治縣是純牧業縣,需要提升養殖技術和出欄水平,援建資金就投入千頭牦牛智慧牧場及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引進先進的智慧畜牧技術,進一步加強溯源體系建設,帶動牦牛養殖銷售;依托畜牧業衍生發展的牦牛肉、奶等各類產品急需尋找出路,宮侃如就親自上陣,穿上藏服服飾參與電商直播帶貨,喊出“吃蟲草的牦牛,純天然的牦牛,愛上久治不需要理由”的鮮明口號,讓來自高原的美食被更多人知道,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幫助銷售農畜產品359.7萬元,有效帶動當地畜牧業發展。
久治縣缺乏教育和醫療“組團式”幫扶資源,于是援建資金就投入到智慧黑板和5G遠程醫療項目,讓本地學生可以接受到東部地區優質的課程資源,讓本地病患可以與千里之外的專家醫生看病問診,惠及全縣五鄉一鎮各級學校和22個村級衛生室,極大解決牧民群眾就近看病和上學的需求,受到廣大農牧民群眾好評。
通過走訪聯點鄉村和聯點家庭,宮侃如了解到當地開展社區治理、村集體活動等方面缺乏資金,部分群眾術后護理、子女升學、重要節日慰問存在空白,積極協調公司每年為久治縣捐贈12萬元公益性無償幫扶資金,為當地牧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心意和慰問,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
兩年多的時間,宮侃如積極引入并實施對口支援久治縣援建項目13個,總金額2685萬元,援建項目涵蓋產業、就業、教育、民生、社會治理、網絡通信等各個領域,有力推動久治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援青的日子雖然艱苦,但也讓宮侃如對鄉村振興事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說:“三年乍一看很長,但是對于培育特色幫扶產業、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增收能力來說,還是非常緊迫而艱巨的。組織選派我們援青,是信任更是培養。援青經歷會全方位鍛煉一個人的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突能力、改革攻堅和抓落實能力,學習如何使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導實踐,從一個區域的宏觀視角看待產業發展、民生問題、企業發展問題,感謝援青,我受益良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 久治就是我的長征
久治鄉村振興的未來,任重道遠,但宮侃如依舊樂觀而堅定,他時常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學到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我也知道,久治縣的鄉村振興不可能在我這三年內實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在久治縣的這三年就是我的長征。”三年的援青生涯,不僅讓宮侃如在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更體會到了“援青”二字所包含的深刻意義,他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為公司派出的第四批援青干部,站在前三任援青干部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只要我們一任又一任的援青干部接續努力,久治縣的鄉村振興和幫扶事業就一定能夠圓滿成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宮侃如為自己的三年援青工作定下了“三個一”的小目標:一是要打牢一個牧區特色的產業基礎;二是要傳播一團穩定持續的就業火種;三是引入一批通服優勢的產數項目。在政治上歷練、在工作中鍛煉,把中國通服特色能力優勢融入到當地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為久治縣鄉村振興干出一番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久治的鄉村振興有我的貢獻,我會感到無上的光榮。”久治的援青經歷,讓宮侃如深深依戀上了這片充滿挑戰與希望的熱土,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今后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會繼續關注青海、支持青海、幫助青海,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貢獻力量。
每一個通服人,都在為鄉村振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有的,像宮侃如一樣背井離鄉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參與鄉村建設;有的用信息化技術為鄉村打開數字化大門,為美麗鄉村打好數字基礎;有的積極利用通服各類電商平臺參與消費助農,帶動廣大農牧民創業增收。
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