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甲辰龍年的最后一縷陽光傾灑在日喀則定日縣震后的土地上,為這片飽受災害的高寒之地勾勒出金邊,也孕育著重建家園的希望。
自1月7日一場6.8級的地震發生以來,大大小小的余震超過3000次,黨中央部署的救災行動迅速展開,搭建安置房、發放取暖物資、確保供電正常,愛心也從四面八方涌向受災地區。
但是,因為地震而受到破壞的水網卻成為救災工作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供水中斷和嚴重冰凍,不僅給受災群眾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更對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和災后重建等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
好消息從日喀則定日縣長所鄉傳來,上海公司捐贈的4套智云供水設備,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公司南區局員工吳文巍率領團隊,日夜兼程抵達受災最嚴重的地震震中長所鄉,在乙巳蛇年前夕,開通智云供水系統,古榮村、森嘎村共計四千多名受災群眾和救援官兵用上了不會凍住的自來水。
對災區而言,這不僅是水的回歸,更是生活希望的延續;對智云供水技術而言,這是一場真刀真槍的全面考驗。
01 為受災村莊“量體裁衣”
“1月15日,接到定日縣政府希望上海公司能將智云供水技術盡快用于災區供水的請求后,在上海公司統一指揮部署下,我立即開始制訂計劃,進行智云供水設備、物資的準備,運往災區,爭取在春節前搶通供水。”吳文巍說,因為當地除了飲用的礦泉水,洗漱、清潔等只能靠鑿冰或者從幾十公里開外駛來的送水車。
為了能在災區順利實現供水,吳文巍重新進行方案設計,除了通過新聞了解當地情況,更加真實、全面、及時的照片和數據來自海拔最高的吳文巍勞模創新工作室日喀則基地,當地工作室成員在位于震中的幾個受災嚴重的村子現場勘查,把第一手素材從震中傳給吳文巍,照片中倒塌的房屋、扭曲的管道、地形坡度等都成為方案的重要依據,對每個村子都要做個性化方案,而且要增加清理廢墟、重建水網、重建水源等一系列工作,任務艱巨。
此次在地震災區安裝智云供水設備,難度很高。比如之前的智云供水設備埋在地下,這次設備安裝在室外,因此要能扛得住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極寒低溫。在方案中,吳文巍對算法、傳感器參數、控制部件等進行了優化,保證正常運行。考慮到當地沙塵暴、余震較多,加大了設備的電池容量,如果現場突發斷電,也不會停止工作。設備還安裝了中國電信天通一號衛星模組,和電信物聯網通道形成全天候的雙備份通信網絡。此外,智云供水設備安裝在人員集中的安置點,使用頻次遠遠超過一般的用水場景,吳文巍對零部件耐磨損設計也進行了優化,增強部件的耐用性。
雖然預感到此次安裝調試會面臨各種未知的困難,但吳文巍充滿信心:“地震發生后,前幾年安裝在當地的智云供水所有設備正常運行,證明了設備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就在1月9日,地震發生后的兩天,當地技術人員冒著-20℃的嚴寒,在堅硬的凍土上開鑿,僅用1天就為中印邊境我方某邊防哨卡安裝好了智云供水設備野外版,讓邊防戰士不再需要運水和鑿冰。“在震區安裝的可以說是野外加強版,有了野外基礎版的保證,相信加強版也能盡快打通供水補給線。”
02 除夕夜,提前搶通供水
1月23日晚,一列從上海出發的火車載著1噸重的設備物資開往拉薩,同時出發的還有3名施工隊員。經過40多個小時到拉薩后,大家又驅車800多公里,用了將近一天時間才到古榮村。
1月27日小年夜晚上,吳文巍從上海出發,除夕上午9點多到達日喀則,再驅車5個多小時,到達古榮村,一天的時間,吳文巍只有在重慶轉機時才小睡了一個多小時。“在日喀則電信的幫助下,我的到達時間比預期早了半天,也為提前搶通供水贏得了時間。”
走進這片海拔4400米的村子,到處是廢墟,挖掘機往來穿梭,全力救災重建。這里自然條件惡劣,大風傾瀉而下,揚起漫天風沙,余震時不時發生。好在已經建成的安置房為受災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不少安置房門口都掛起了香布,洋溢著新年的喜氣。西藏電信的員工艱苦施工,不僅使現場信號滿格,還為每家每戶開通了IPTV和智能安防。
“大家就等著水,施工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圍觀。”忍受著意料之中的高原反應和極寒低溫,吳文巍團隊一刻也不耽擱,立即將智能模塊安裝到設備上,并鋪設傳感器,和天翼云平臺對接。同時,把埋在地下確保水流暢通的機械控制設備進行加固,調通數據并開機測試,僅花費兩個小時不到,就調試成功,比預期時間更短。當施工人員打開水龍頭,古榮村的兩個出水點流出了汩汩的自來水,意味著這個震中村莊告別了震后用水困難的艱難時光。今年農歷新年和藏歷新年前后相連,智云供水也是上海公司送給藏族群眾的新年禮物。
之所以能按計劃通水,不僅得益于先頭部隊完成了尋找水源、水源保護、廢墟清理等基礎建設工作,以及上海公司援藏干部虞琦和西藏電信的支持,也得益于智云供水經過幾年的發展,充分融合了中國電信云、AI、物聯網等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場景和經驗,能精準適應不同地質條件與水源特性,快速完成參數調試,確保在復雜環境下智能調節供水。
開通并不意味著結束,隨著夜幕降臨,高原上溫度逐漸降低,最低時僅有-20℃,寒風刺骨。當全國都在吃年夜飯、看春晚的時候,施工人員喘著粗氣,進行回填等收尾工作,而吳文巍忍著頭痛,在安置房內吃著自帶的“年夜飯”——面包,時刻監測數據,確保每一個參數都在正常范圍內,確保這批新的智云供水設備能扛住高原災區第一個寒夜的考驗。
幾乎是同一時間,在距離古榮村不遠的森嘎村受災群眾和救援官兵也用上了自來水。
03 擰開供水幸福的開關
夜幕中,安置房的點點燈光亮起,閃爍著溫暖。
一塊“中國電信智云供水”的標牌豎在兩個相鄰的接水點之間,“通水了!”除夕夜晚,大家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水桶拿出來,充滿好奇地學著如何接水。
和一般的水龍頭不一樣,古榮村接水點水龍頭開關專門做了定制,結構采用扳手樣式,只要往上一掰,就能接通控制器出水。“我們特意把扳手樣式設計成羊的造型,羊在藏族文化中象征著堅韌、純潔,希望借這個造型,給受災地區帶來美好的祝福。”吳文巍說。
大人們拎著一桶桶、一盆盆清水回家,準備年夜飯、洗漱和洗衣服,天真的孩子們甚至在接水點旁邊打起了水仗,“之前吃飯主要靠供應,現在有了水,物資也不缺,可以自己做飯,生活更方便了,這是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一位受災群眾感慨道,他們對生活恢復正常充滿了信心。
大年初一上午,當太陽照耀著古榮村,2個接水點前又早早排起了隊,不少小朋友自告奮勇幫家長去接水。吳文巍和其他技術人員輔導大家更好地使用供水設備,大家操作越來越熟練,接水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看著因為用上“活水”而改善生活的當地群眾,吳文巍滿是欣慰,這個春節期間,他將繼續在長所鄉的其他村勘查,雖然時常會碰到余震,但他的腳步不會停下,因為國家大規模災區重建即將開始,中國電信作為數字化建設的主力軍,將發揮重要作用。其中,高原智慧供水保障體系將是重要組成部分,他要為更大范圍的解決方案落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