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作為行業領先的綠色節能服務商,中國電信天翼物聯堅定不移貫徹踐行“兩山”理念,聚焦智能化、綠色化、確定性技術方向,圍繞千行百業綠色轉型需求,自主研發AI潮汐節能大腦,首創通感一體AI節能技術,創新綠色產品供給,通過技術向“新”,推進產業向“綠”,并打造了綠色校園、綠色醫院、綠色機場、綠色機關、綠色建筑、綠色倉儲、綠色社區等節能示范,實現年節電量超8000萬度,年降碳2.2萬噸。
研發AI潮汐節能大腦,通過技術向“新”,增強產業“含綠量”
天翼物聯聚焦綠色低碳轉型關鍵領域,加強關鍵數字核心技術攻關,基于中國電信云網融合優勢,自主研發AI潮汐節能大腦,首創通感一體AI節能技術,打造通信+傳感一體化節能公板,通過集成多模態感知聯動等節能算法,提供云邊協同、策略共生、多端聯動、全域感知的一體化節能服務,實現“一區一策、一時一策”的柔性節能、自主調控。
一是打造“聰明”燈具,實現潮汐照明。利用物聯網技術將普通燈管升級為智能燈管,提供無極調光、光感優先、斷電記憶、電量統計等功能,結合Mesh組網和日程控制能力,實現燈具本地聯動控制、潮汐照明,其中停車場照明節能率超80%,教室照明節能超50%,道路照明節能超20%。
二是打造節能網關,實現自主決策。自研通信+傳感一體的行業公板,首創多網融合應用的“綠色組網”技術,推出不同類型的節能網關產品,通過大規模穩定組網、去中心化網絡,實現終端與平臺以及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自主決策。
三是打造智慧大腦,讓節能言之有“數”。構建綠色節能可視化管理平臺,實時采集各類環境數據并智能分析,實現能耗數據一屏總覽、用量趨勢隨時看,并智能生成能耗優化策略,助力能耗管理智能化。
創新綠色產品供給,推進行業向“綠”,提升發展“含金量”
面向不同領域節能降碳需求,天翼物聯創新推出照明節能、空調節能、能耗管理、控電節能、環境感知五大節能產品,并攜手權威機構提供能耗審計、節能量評估等碳排認證服務,通過全國270個城市的向綠實踐,將行業“含綠量”轉化為發展“含金量”。
推進醫院向“綠”。在江西九江,天翼物聯為某三甲醫院提供空調暖通系統、照明系統、能耗計量系統、生活熱水系統等節能改造服務,建設后勤一體化數字管理平臺,提供從能源管理到后勤運營的“交鑰匙托管服務”,實現年節約能源費用超340萬元。
推進校園向“綠”。在廣東珠海,天翼物聯為某小學超100臺校舍空調開展節能改造,部署空調能耗智能管理系統,實現空調綜合節能率超20%;在廣西防城港,為防城區第一小學提供綠色照明服務,設置“上課”“投影”“課間”“自習”“考試”“放學”六種照明模式,一鍵智能切換場景,打造教室健康照明示范。
推進機場向“綠”。在河南鄭州,為新鄭國際機場提供綠色照明一體化服務,實現機場綜合節能率超80%;在廣東,全球最大單體機場依托天翼物聯綠色運營服務,實現航站樓“客流高峰增能、低谷蓄能”的能源智能化管理。
推進建筑向“綠”。在北京,天翼物聯為SOHO中國20個綜合建筑體提供綠色照明服務,改造后節能率超80%;在廣東佛山,通過對某商業樓宇的辦公室、會議室、公共辦公區、走廊、停車場等不同功能空間進行照明升級,實現建筑樓內綜合照明能耗降低40%。
推進機關向“綠”。在黑龍江,天翼物聯為大慶市23個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開展停車場燈具智能改造,實現每年節省63萬度電;在浙江寧波,某機關事務管理局依托AI潮汐節能大腦每月節省超1萬度電。
推進文旅向“綠”。在山東,天翼物聯為重點文化項目人民文藝匯提供智能照明服務,打造文旅綠色標桿;在江蘇無錫,為延安精神無錫學習天地提供空調節能服務,實現園區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空調溫度精準控制,改造后景區每月減少使用3萬度電。
在賦能千行百業綠色轉型的同時,天翼物聯還積極推進綠色標準建設,已牽頭或參與制定4項綠色節能團體標準,并獲建筑節能領域5A級認證,獲評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副主任委員單位、浦東照明協會標準技術協會委員,通過產業鏈協同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向“新”向“綠”,步履不止。天翼物聯將爭做“碳”路先鋒,勇當“綠改”先鋒企業,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攻關,不斷創新綠色產品供給,接續繪就美麗中國的“千里江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