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井岡山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水稻示范基地,中國電信通過5G技術為傳統農業插上數字化"翅膀"。據悉,該基地依托中國電信建設的5G專網,構建起貫穿耕作、種植、管護、收割全流程的智慧農業體系,實現水稻畝產提升21%,碳排放降低30%的顯著成效。
分鐘級監測驅動精準作業
在示范基地田間,200余個5G物聯網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墑情、肥力等12項指標,數據回傳頻率達到分鐘級。基于這些數據,智能灌溉系統可自動調整作業參數,較傳統模式節水38%、節肥25%。中國電信技術人員介紹,項目創新采用自主研制的農業物聯網協議,確保設備連接穩定性達99.99%,即使在山區復雜環境下仍能保持可靠運行。
5G+北斗賦能高效植保
依托5G網絡與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的無人機植保系統,單臺無人機日作業面積可達600畝,較人工效率提升50倍。配合AI病蟲害識別平臺,系統可通過葉片圖像智能分析實現98.7%的預警準確率,病蟲害防治響應時間從72小時縮短至4小時。
數字孿生優化種植決策
項目還創新應用5G網絡切片和邊緣計算技術,通過數字孿生建模對種植方案進行動態優化。示范基地負責人表示,這套系統能模擬不同水肥配比、種植密度下的產量表現,幫助農技人員制定最佳栽培方案。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透露,該模式已形成標準化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未來三年計劃推廣至全國300個數字農場。通過"云網融合"技術優勢,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的科技樣板。
專家指出,這種將5G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結合的實踐,不僅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其節水節肥效果更對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具有示范意義。隨著規模化推廣,預計將帶動更多農戶共享數字農業發展紅利。
-